松蒿

摘自《中药大辞典》

【别名】糯蒿、土茵陈

【出处】《贵州草药》

【性味】性平,味微辛。

【功用】清热,利湿。治黄疸病,水肿。风热感冒,鼻匿、口匿、牙匿。

【用法】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煎水洗或研末敷。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松蒿全草。夏、秋采收。

【分布】生于山地草坡。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摘自《中华本草》

【别名】糯蒿、细绒蒿、土茵陈、小盐灶菜、大叶蓬蒿、红壶瓶、草茵陈、铃茵陈、鸡冠草

【出处】出自《贵州草药》。

【性味】味微辛;性凉

【归经】肺;脾;胃经

【功用】清热利湿;解毒。主黄疸;水肿;风热感冒;口疮;鼻炎;疮疖肿毒

【用法】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松蒿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theirospermum japonicum (Thunb. Kanitz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沙质地、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除新疆、青海以外的各地。

摘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小盐灶菜

【性味】微辛,平。

【功用】清热,利湿。用于湿热黄疸,水肿。

【用法】0.5~1两。

【来源】玄参科松蒿属植物松蒿Phtheirospermum japonicum (Thunb.)Kanitz ,以全草入药。秋季采集,晒干。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