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药大辞典》
【别名】肺经草
【出处】《陕西中草药》
【性味】苦微辛,凉。
【功用】清热解毒,止咳,明目。治肺痈、肺炎、肺结核、百日咳、目疾。
【用法】内服:煎汤。2~3钱。
【来源】为菊种植物太白菊的全草。夏、秋采收,阴干。
【分布】生于高山山坡或山顶。
摘自《中华本草》
【别名】肺经草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
【性味】味苦;微辛;性凉
【功用】清热止咳。主肺热咳嗽;肺痈;百日咳
【用法】内服:汤,5-10g。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萎软紫菀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ter flaccidus Bung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阴干。
【分布】生态环境:分布于华北、西北及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资源分布:生于海拔3500-4000m的山坡或山顶。
摘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紫菀千花、肺经草、柔软紫菀
【性味】苦、微辛,凉。
【功用】清热解毒,止咳。主治肺脓肿,肺炎,肺结核,百日咳。
【用法】2~3钱。
【来源】菊科太白菊Aster flaccidus Bunge,以全草入药。
【分布】北部、西北部、西部至西南部各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