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拦路虎、铁板道、牛舌头草
【出处】《陕西中草药》
【性味】苦,寒。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提脓生肌,调经。治疮疖痈肿,毒蛇咬伤,跌打损伤,骨折,月经不调。
【用法】内服:煎汤,3~4钱。外用:捣敷。
【来源】为紫草科植物大琉璃草的根皮及叶。春、夏采集。
【分布】生于山坡、滩地或草地上。分布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陕西等地。
【别名】香血藤、五香血藤、黄龙藤、蛇毒药、香巴戟、秤砣根、小血藤、野五味
【性味】甘、辛,平。
【功用】祛风活血,解毒消肿,止痛。根:风湿麻木,跌打损伤,胃痛,月经不调,血栓闭塞性麦管炎;叶:外用治疮疖,毒蛇咬伤,外伤出血。
【用法】3~6钱,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或干叶研粉撒患处。
【来源】木兰科北五味子属植物铁箍散Schisandra propinqua (Wall.)Hook. f. et Thoms. var. sinensis Oliv.和黄龙藤S. propinqua (Wall.)Hook. f. et Thoms var intermedia A. C. Smith,以根及叶入药。秋季挖根,洗净晒干;夏季采叶,鲜用或晒干研粉。
【别名】狗屎花、蓝布裙、白母猪油子、拦路虎、铁板道、铁链子、白牛舌头、贴骨散、摁天绳、牛舌头草、生扯拢、野烟、青菜参、粘粮粮、猪尾巴、小生地、绿花菜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
【性味】苦;凉
【归经】心经
【功用】清热解毒;散瘀止血。主疮疖痈肿;崩漏;咳血;跌打肿痛;外伤出血;毒蛇咬伤
【用法】内服:煎汤,9-12g。外用:捣敷或研末敷。
【来源】药材基源:为紫草料植物琉璃草的根及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noglossum zeylanicum (Vahl) Thunb.ex Lehm.
采收和储藏:春、夏采集,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3040m的向阳山坡、路边、河滩砂质地或林间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及陕西、甘肃、河南、西藏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