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翻白菜(《救荒本草》),根头菜,野鸩旁花(《植物名汇》),黄州白头翁(《中国药植志》),龙牙草(《南京民间药草》),天青地白、小毛药、虎爪菜(《贵州民间方药集》),蛤蟆草(《东北药植志》),老鸦翎、老鸦瓜(《山东中药》),地区草(呼和浩特市《医药卫生》(3):42,1972)。
【出处】《救荒本草》
【性味】苦,平。 ①《救荒本草》:"味苦微辣。" ②《山东中药》:"味微苦,性平,无毒。" ③《贵阳民间药草》:"涩苦,寒,无毒。"
【功用】祛风湿,解毒。治痢疾,风湿筋骨疼痛,瘫痪,癫痫,疮疥。 ①《中国药植志》:"治阿米巴痢。"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治痢疾,母猪疯,羊癫疯。" ③《东北药植志》:"煎汤洗疥疮。" ④《贵阳民间药草》:"清热解毒。治赤白痢下,风湿疼痛,瘫痪。"
【用法】内服:煎汤,0.5~1两;研末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研末撒。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委陵菜的根或带根全草。4~10月间采收。将带根全草除去花枝及果枝,晒干。或将地上部分茎叶全部除去,仅用其根。
【分布】生于山坡、路边、田旁、山林草丛中。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于山东、辽宁、安徽。此外,河北、河南、内蒙古、湖北、江苏、广西、福建等地亦产。
【备注】本品在大部分地区作翻白草入药;少数地区作白头翁使用,称为"黄州白头翁"。
【别名】翻白菜、白头翁、根头菜、野鸠旁花、黄州白头翁、龙牙草、天青地白、小毛药、虎爪菜、蛤蟆草、老鸦翎、老鸦爪、地区草、翻白草、野鸡脖子、痢疾草
【出处】出自《救荒本草》。
【性味】苦;平;无毒
【归经】肝;脾;胃;大肠经
【功用】凉血止痢,清热解毒。主久痢不止,赤痢腹痛,痔疮出血,疮痈肿毒
【用法】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研末撒。
【注意】慢性腹泻伴体虚者慎用。
【炮制】1.净制: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2.切制:切段。
【论述】1.《中国药植志》:治阿米巴痢。
2.《贵州民间方药集》:治痢疾,母猪疯,羊癫疯。
3.《东北药植志》:煎汤洗疥疮。
4.《贵阳民间药草》:清热解毒。治赤白痢下,风湿疼痛,瘫痪。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委陵菜的带根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tentilla chinensis Ser.
采收和储藏:4-10月间采挖带根全草,除去花枝与果枝,洗净,晒干。
【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3200m的山坡、草地、沟谷、林缘、灌丛及疏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西藏等地。
【别名】毛鸡腿子、野鸡膀子、蛤蟆草、山萝卜、翻白草<山东>、白头翁<湖北>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肝、大肠经。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赤痢腹痛,久痢不止,痔疮出血,痈肿疮毒。
【用法】9~15g。外用鲜品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患处。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晒干。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 Ser. 的干燥全草。春季未抽茎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备注】(1)同属植物粘委陵菜Potentilla viscosa Donn,西藏以全草作委陵菜入药功效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