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药大辞典》
【出处】《食疗本草》
【性味】《纲目》:"甘,平,无毒。"
【功用】治反胃,胃脘痛,痔瘘。 ①《食疗本草》:"主下焦弱,理胃气,令人能食。" ②《本草拾遗》:"皮及肉主反胃,炙黄食之。肉,食之主瘘。" ③《本经逢原》:"治反胃,胃脘痛。"
【用法】内服:煮食或炙食。
【来源】为刺猬科动物刺猬或短刺猬的肉。
摘自《中华本草》
【别名】刺猬或短刺猬
【出处】出自《食疗本草》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胃经
【功用】降逆和胃;生肌敛疮。主反胃;胃痛;食少;痔瘘
【用法】内肫:炙食或煮食,0.5-1只。
【论述】1.《食疗本草》:主下焦弱,理胃气,令人能食。
2.《本草拾遗》:皮及肉主反胃,炙黄食之。食之主瘘。
3.《本经逢原》:治反胃,胃院痛。
【来源】药材基源:为刺猬科动物刺猬、达乌尔猬或大耳猬的肌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Erinaceus europaeus Linnaeus2.Hemiechinus dauricus Sundevall3.Hemiechinus auritus Gmelin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捕捉,捕杀后剥去皮,取肉,鲜用。
【分布】生态环境:1.栖息于山地森林、平地草原、开垦地及荒地、灌木或草丛等各种类型的环境中但以平原丘陵、灌木丛中为多。
2.栖息于干旱地区草原地带的低洼地及半荒漠地区的灌丛中。
3.栖息于农田、庄园,砾石荒漠也能见到。
资源分布:1.广泛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2.分布于东北及山西、陕西、宁夏等地。
3.分布于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新疆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