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药大辞典》
【别名】白土子(《贵州民间药物》)。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性味】《贵州民间药物》:"性平,味甘。"
【功用】①《贵州民间药物》:"滋补。治虚痨、虚肿。" ②《贵州草药》:"健脾补虚。"
【用法】内服:煎汤,1两;或炖肉。
【来源】为豆科植物山豆花的根。秋季采收。
【分布】生于山坡丛林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摘自《中华本草》
【别名】山豆花根、小毛香、山花生、山油麻、公油麻、白土子、毛胡枝子、白荻、绒毛胡枝子。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性味】甘;微淡;性平
【归经】脾经
【功用】健脾补虚;清热利湿;活血调经。主虚劳;血虚头晕;水肿;腹水;痢疾;经闭;痛经
【用法】内服:煎汤,15-30g。
【论述】1.《贵州民间药物》:滋补。
2.《贵州草药》:健脾补虚。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山豆花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spedeza tomentosa(Thunb.)Sieb.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南、广西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