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七

摘自《中药大辞典》

【别名】红蝎子七(《中国药学会沦文文摘集》,1962),红粉、猴子七(《陕西中草药》),野高梁(《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然波(藏名)。

【出处】《陕西中草药》

【性味】《陕西中草药》:"苦涩,凉。"

【功用】止血,活血,止泻。治吐血,衄血,血崩,白带,痢疾,跌打损伤。 ①《陕西中草药》:"收敛,止血,止带。治痢疾,腹泻,肠风下血,崩漏,白带,吐血,外伤出血。" ②《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治跌损红肿,血瘀疼痛,捣烂敷患部。"

【用法】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外用:研末撒。

【来源】为蓼科植物珠芽蓼圆穗蓼根茎。夏秋采挖,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摘自《中华本草》

【别名】石风丹、红蝎子七、朱砂七、朱砂参、狼巴子、草河车、染布子、红粉、猴子七、野高粱、猴娃子、红三七、然波、山高粱、剪刀七、转珠莲、白粉、紫蓼、白蝎子七、土蜂子、蜂子帽、草血竭、弓腰老、拳参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性味】苦;涩;性凉

【归经】脾;胃;大肠经

【功用】清热解毒;止血;活血。主咽喉肿痛;乳蛾;痛疮肿毒;湿热泄泻;痢疾;赤白带下;吐血;衄血;崩漏;肠风下血;外伤出血;跌打损伤;腰痛;关节疼痛

【用法】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撤或调敷;或磨汁涂;或鲜品捣敷。

【论述】1.《陕西中草药》:收敛,止血,止带。治痢疾,腹泻,风下血,崩漏,白带,吐血,外伤出血。
2.《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治跌损红肿,血瘀疼痛,烂敷患部。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珠芽蓼、圆穗蓼、太白蓼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olygonum viviparum L.2.Polygonum macrophyllum D.Don[ P.Sphae-rostachyum Meissn.]3.Polygo-num taipaishanenese Kung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其根茎,除去须根及杂质,洗净,晾干,切片备用。

【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林中草地或高山草原上。
2.生于山坡草地、山顶草甸。
3.生于高山草坡。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湖北等地。
2.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青海、湖北等地。
3.分布于陕西。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