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科学的民间药草》
【性味】《云南中草药选》:"苦麻,温,大毒。"
【功用】消炎止痛,祛风除湿。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骨痛,牙痛,疮疡肿毒,毒蛇咬伤。 《云南中草药选》:"消炎止痛,祛风除湿。"
【用法】内服:研末,2~4厘;或浸酒。外用:酒磨敷。
【注意】有剧毒,未经炮制,不宜内服。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豆类、牛羊肉。
【炮制】用清水浸漂7日,每日换水2次,待中心软透后切片,置蒸笼内蒸2~3小时,取出晒干。再用热猪油拌和炒透入药,或将湿纸包裹,置炭火旁煨透,去纸,浸童便中一昼夜,取出,漂净晒干。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短柄乌头等的块根。夏末秋初挖取块根,去掉苗叶及小根,洗净晒干,装麻袋内撞击之,使外表光滑。放干燥处,防潮湿及虫蛀。
【分布】多生于高山草地、山坡及疏林下。分布云南、四川。产云南、四川。
【毒性】本品有剧毒,毒性反应在用药后0.5~3小时内出现。主要症状:轻者嗜睡,口腔灼热感,分泌物增多;重者全身发麻,发软,发冷,发胀,喉部不适,恶心呕吐,流涎,头昏眼花,心悸烦躁,腹痛有便意;重笃者昏倒肢冷,心律不齐,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或抽搐昏迷,心电图显示频发性期前收缩。严重者可因循环、呼吸衰竭而死亡。曾有服药后仅2小时出观中毒死亡的先例,故用之宜慎。解救方法:根据一般临床经验,认为阿托品、普鲁卡因酰胺及奎尼丁是较有效的对抗剂,用之及时,可以获效。此外,民间亦用竹笋、竹根、竹子、芫荽、防风、茶叶、甘草等作为解毒剂,任选2~3种各5钱,水煎服;或猪油、红糖、蜂蜜任选一种煮稀饭吃,可酌情试用。
【备注】前种植物的下列两个变种,在四川和云南同作雪上一枝蒿使用。 ①疏花短柄乌头,主要区别在花序上有伸展的短柔毛。分布四川、云南。 ②伏毛短柄乌头,主要区别在于房上被弯曲而紧贴的白色短柔毛。分布四川。 此外,同属植物皱叶乌头在云南昆明称雪上一枝蒿;铁棒锤及伏毛铁棒锤在四川、青海、宁夏等地亦称雪上一枝蒿,参见"铁棒锤"条。
【别名】一支蒿
【出处】出自《科学的民间药草》。 《云南中草药》: 误服雪上一枝蒿药物中毒者,可用生甘草一两,绿豆四两,加水2000ml,煎至1000ml,频服。
【性味】苦;辛;温;有大毒
【归经】肝经
【功用】祛风除湿;活轿止痛。主风湿骨痛;趺打损伤;肢体疼痛;牙痛;疮疡肿毒;癌性疼痛
【用法】内服:研末,每次不超过0.02g,1d量不超过0.04g。外用:适量,浸酒涂擦;或研末调敷;或煎汤熏洗。
【注意】本品剧毒,未经炮制,不宜内服;治疗剂量与中毒量比较接近,必须严格控制用量。孕妇、老弱、婴幼儿及心脏病、溃汤病患者均禁服。酒剂禁内服。中毒症状主要表现迷走神经强烈兴奋,出现流涎、呕吐、腹痛、心律失常、血压下降、休克、呼吸困难或抽搐昏迷,可因循环和呼吸衰竭而死亡。
【炮制】用清水浸漂7日,每日换水2次,待中心软透后切片,置蒸笼内蒸2-3小时,取出晒干。再用熟猪油拌和炒透入药,或将湿纸包裹,置炭火旁煨透,去纸,浸童便中一昼夜,取出,漂净晒干。
【论述】《云南中草药选》:消炎止痛,祛风除湿。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短柄乌头、展毛短柄乌头、曲毛短柄乌头、宣威乌头、小白撑、铁棒锤、伏毛铁棒锤等多种乌头属植物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conitum brachypodum Diels2.Aconitum brachypodum Diels var.laxiflorum Fletcher et Lauener3.Aconitum brachypodum Diels var.crispulum W.T.Wang4.Aconitum nagarum Stapf var.lasiandrum W.T.Wang5.Aconitum nagarum Stapf var.heterotrichum Fletcher et Lauener
采收和储藏:夏末秋初挖取块根,去掉苗叶及小根,洗净晒干,装麻袋内撞击之,使外表光滑。放干燥处,防潮湿及虫蛀。
【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2800-4300m的高山草地、疏林下或多石砾处。
2.生于海拔3000-4300m的山地草坡、多石山坡或陡崖上。
3.生于海拔3700m地带的山地。
4.生于海拔2800m左右的山地。
资源分布:1.分布于四川西南部和云南西样部。
2.分布于四川木里、云南禄劝和中甸。
3.分布于四川西北部(大金)。
4.分布于云南宣威和富源一带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