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惊风伞(《贵州民间方药集》),一把伞(《贵阳民间药草》),公接骨丹(《贵州草药》)。
【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
【性味】①《贵阳民间药草》:"辛,温,无毒。" ②《贵州草药》:"性温,味苦辛。"
【功用】祛风,活血。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打损伤,小儿惊风。 ①《贵州民间方药集》:"全草:驱风镇静,治风湿疼痛,半身不遂。" ②《贵阳民间药草》:"根:驱风行血,治风湿瘫痪,小儿惊风。" ③《贵州植药调查》:"全草:治跌打,接骨。" ④《贵州草药》:"祛风除湿,活血化瘀,定惊,生肌。"
【用法】内服:煎汤,0.3~1两;或浸酒。
【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狭叶排草的根或全草。全年可采。
【分布】生于低山区阴湿林下及沟边。分布四川、贵州等地。
【备注】本品的全草,在四川地区与金粟兰科植物宽叶金粟兰及报春花科植物重楼排草的全草,同作四块瓦使用。参见"四块瓦"条。
【别名】四块瓦<四川>
【性味】苦、辛,温。
【功用】祛风除湿,活血散瘀。用于风湿疼痛,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0.5~1两;外用适量。
【来源】报春花科排草属植物伞叶排草Lysimachia trientaloides Hemsl.,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鲜用或晒干。
【别名】惊风伞、一把伞、公接骨丹、破凉伞、背花草、灯台单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方药集》
【性味】辛;性温
【功用】祛风通络;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小儿惊风;跌打;骨折
【用法】内服:煎汤,15~30g;成泡酒泡酒。外用:适量,研末敷。
【论述】1.《贵州民间方药集》:全草:驱风镇静,治风湿疼痛,半身不遂。
2.《贵阳民间药草》:根:驱风行血,治风湿瘫痪,小儿惊风。
3.《贵州植药调查》:全草:治跌打,接骨。
4.《贵州草药》:祛风除湿,活血化瘀,定惊,生肌。
【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狭叶落地梅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simachia paridiformis Franch.var.Stenophylla Franch.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灌木林不及沟边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