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某某,女,24,川大劳动路小学。1973年3月16日,妇产科病员,产后双眼失明。病因:3月11日,因临产来我院门诊,是日冒雨前来当即感冒,因临产收科病室,次日生产,产后昏迷,经救治后,3月14日醒来,双目失明,只有光感,头痛、烦燥、呕吐频频,吐出物均为白色痰涎,食不下,食入即吐,大便秘,小便难,恶露少。脉浮大无力,舌微胖苔白。
辨证:邪热入里,阳明受邪与痰湿互结,阻滞气机,故呕吐便结。
治宜:先以化痰和胃降逆为主,针对呕吐食不下为主题。
方药:法夏15g,茯苓12g,化州橘红10g,枳实10g,竹茹10g,甘草6g,二付。
1973年3月18日,服温胆汤后,头痛止,呕吐与烦燥愈。
分析:脉象浮大无力,为院前冒雨感冒,脉浮应为太阳病,但脉浮无力,次日分娩,产后体虚,故脉象也适应产后,舌质胖说明素体痰湿偏盛,初诊时有头痛、无恶寒体痛的症候,故表症已解,头痛属里症范畴,因此不需解表,只用温胆汤、化痰和胃降逆,故烦燥、呕吐、头痛均愈,且可进食。
那么双目失明又怎样解释呢?《伤寒论》太阳病篇原有解释,太阳病邪传入腑,即传入膀胱经,此膀胱经又分二途,有气分和血分,若太阳病传入膀胱之气分,邪与水结,名为蓄水症。当用五苓散主之;若太阳病传入膀胱之里,邪与血结,名为蓄血症。当用桃核承气汤主之。
太阳篇蓄血症原文: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该病人双目失明,由于邪热与血互结成为蓄血症。肝脏血,肝开窍于目,肝经气血循环受阻,不能上输于目,目睛失去供养,故双目失明,据此,治宜活血化瘀。
方药:桂枝10g,桃仁15g,大黄12g,芒硝10g,甘草6g二付。
1973年3月20日,服桃核承气汤后,恶露已下,其中鹅蛋大之瘀块随之而下,但恶露未净,二便通利,纳增,双目开始复明。脉转沉,苔白,原方一付。
1973年3月22日,桃核承气汤第三剂未服完,恶露已净,双目逐渐复明,饮食增加,治宜扶正: 当归20g,桂枝10g,白芍20g,甘草10g,大枣10g,生姜10g,饴糖100g(兑服),五灵脂10g,蒲黄10g,三付。
1973年3月26日,一切复常,要求回奶:生热麦芽各60g,一付后奶回出院,多次追访,平安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