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仁五十个(去皮尖)、大黄四两、桂枝二两、甘草二两(炙)、芒硝二两重量换算 >>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
当微利。
大黄(四两,渍,别下) 甘草(炙) 芒硝(汤成下) 桂心(各二两) 桃仁(五十枚,去皮尖,碎)重量换算 >>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煎一两沸,温分三服。
忌海藻、菘菜。
疗往来寒热,胸胁逆满,桃核承气汤方。
太医校尉史脱方。《肘后》《伤寒论》《千金翼》同。并出第二卷中。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大黄四两、桂枝二两、甘草二两(炙)、芒硝二两重量换算 >>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
当微利。
大黄(四两,渍,别下) 甘草(炙) 芒硝(汤成下) 桂心(各二两) 桃仁(五十枚,去皮尖,碎)重量换算 >>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煎一两沸,温分三服。
忌海藻、菘菜。
疗往来寒热,胸胁逆满,桃核承气汤方。
太医校尉史脱方。《肘后》《伤寒论》《千金翼》同。并出第二卷中。
钱天来曰:「《神农本经》:『桃仁主淤血血闭。』洁古云:『治血结血秘,通润大肠,破蓄血。』大黄下淤血积聚,荡涤肠胃,推陈致新,芒硝走血软坚,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之义也。桂之为用,通血脉消淤血,尤其所长也。甘草所以保脾胃,和大黄、芒硝之寒峻耳。」
顾尚之曰:「调胃承气为荡热除秽之剂,未能直入血分,故加桃仁之甘平以破之,桂枝之辛温以行之。」
陈修园曰:「先食,言服药在未食之前也。」
《本草序例》云:「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
《医方考》:「伤寒外证已解,小腹急,大便黑,小便利,其人如狂者,有蓄血也,此方主之。无头痛发热恶寒者,为外证已解。」
柯韵伯曰:「此方治女子月事不调,先期作痛,与经不行者,最佳。」
《总病论》:「桃仁承气汤治产后恶露不下,喘胀欲死,服之十差十。」
《脉因证治》:「桃仁承气汤治血热夜发热者。又治便痈。」
《传信尤易方》:「治淋血,桃仁承气汤空心服效。」
《证治大还》:「吐血势不可遏,胸中气塞,上吐紫黑血,此淤血内热盛也。桃仁承气汤加减下之。打扑内损,有淤血者必用。」
《伤寒准绳》:「血结胸中,头痛身热,漱水不欲咽者,衄。无热胸满,漱水不欲咽者,喜忘昏迷,其人如狂,心下手不可近者,血在中也,桃仁承气汤主之。」
《济阳纲目》:「桃仁承气汤,下痢紫黑色者,热积淤血也。腹痛后重异常,以此下之。又治夜疟,有实热者。」
《古方便览》:「一妇阴门肿痛如剜,上冲头痛,日夜号哭者数日。腹硬满少腹急结,用桃仁承气汤三剂,其夜痛益甚,及晓忽然出脓血,疾顿愈。」
《汉药神效方》:「齿痛难堪者,宜用桃核承气汤。龋齿,齗疽,骨槽,诸肿齿痛难堪者,用之屡效,多属血气冲逆故也。」
徐灵胎曰:「微利则仅通大便,不必定下血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