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寒发热、无汗、身痒、小便黄、目睛黄、右胁胀痛、口苦思冷-急性黄疸肝炎

闫云科 《经方躬行录》

刘某,女,14岁,北关小学学生。1985年8月23日初诊先是伤于饮食,纳谷不化,大便稀。后复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身痒。初仅小便色黄,继则目睛亦黄,右胁胀痛,口苦思冷,舌尖红,苔黄腻,脉象浮滑。化验检查 TTT10u、TFT+ +GPT198u、黄疽指数21u。诊断为急性黄疸肝炎。其父认为西药无抗病毒特效药,师心自用,求服中药以治。

观其脉症,此黄疸为湿热瘀结而成。尤在泾云:“黄疸…为脾胃积热,而复受风湿,瘀结不散,湿热郁蒸。或伤寒无汗瘀热在里所致。”阐明黄疽系表邪郁闭,汗出不彻,湿热瘀结外不得散,内不能利而成。今表邪尚在,故宜解表散邪,清热化湿。拟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麻黄10g连翘15g赤小豆30g 茵陈30g杏仁10g桑皮15g 甘草4.5g 二剂,并嘱禁忌肥甘食品。

二诊:恶寒发热止,头汗出,仍纳呆化迟,胁痛口苦,舌尖红,苔黄腻,脉象滑数,表邪已解,应从里治。拟茵陈蒿汤加味:茵陈30g 川军6g 栀子10g赤小豆30g 苡仁 30g柴胡12g滑石15g茯苓10g 三剂

三诊:药后泄泻数行,饮食增加,右胁痛减,目黄已轻,精神明显好转,身痒仍甚,为湿热瘀结、趋表外出之象。似此,则仍宜表里同治,令蕴郁之邪,两解而去。拟:麻黄10g连翘15g赤小豆30g杏仁10g桑皮15g茵陈30g 川军6g栀子10g板蓝根 15g 三剂

四诊:黄疽基本消退,纳便如昔,身痒止。舌尖红,苔薄黄,脉滑数。为净余邪,原法不变。拟:赤小豆 30g茵陈30g 川军6g 栀子10g 连翘15g 柴胡12g 黄芩10g 甘草6g 半夏10g 五剂

9月18日再诊时,自觉症状无一。化验室报告:肝功正常,嘱其饮食调养。

本文提到的方剂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