脘腹胀、胸胁苦满、口干、口苦、右胁下拒压、当脐悸动-乙肝大三阳-慢性肝炎

闫云科 《经方躬行录》

吴某,女,43岁,干部,2003年3月13日初诊。云1982年体检,发现乙肝大三阳,以肝功能正常,未认真以治。1998年春,因家遭不造,长期操劳任重,出现饮食不思,体倦无力,胁痛腹胀。住省医院检查,转氨酶360U,胆红素27μmol/L,白蛋白31g /L,球蛋白34g /L,经抗病毒、保肝、对症治疗,症状减轻,肝功能好转而出院。五年中治疗未停,症状时轻时重。望其面色微黯,颧颊晦斑甚显,精神萎靡,形体消瘦,舌质淡,苔白腻。

询知纳谷无味,食虽少而午后、子夜脘腹胀甚。口干口苦,胸胁苦满,大便日一二行,或溏或秘,食水果则泄泻。小便短黄,时尿急灼痛。旦暮寒热,腰背疼痛畏寒,失眠多梦,不耐繁劳。经行先期,量多,延期十余日,带下淋漓。诊其脉,弦细无力。触其腹,腹壁软,右胁下拒压,脾不大,当脐悸动。上月肝功能检验:转氨酶126U,胆红素19μmol/L,白蛋白33g /L,球蛋白32g /L。索阅所服方药,西药有多种维他命、水飞蓟素,中药方多有板蓝根、大青叶、龙胆草、黄柏等苦寒品。

脉证观之,此肝郁脾虚,上热下寒证也。据说我国有一亿多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约10%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炎除阳黄外,单纯湿热者少若晨星。板蓝根抗病毒,仅抗湿热病毒,寒湿病毒,非所宜也。不辨寒热,皆投苦寒,显属谬误。本案所呈,太阴虚寒为主,及肝郁气逆、气血两虚之证。故宜健脾疏肝,匡扶中气为治。拟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 柴胡15g 桂枝10g 干姜10g 黄芩10g 牡蛎15g 天花粉15g 炙甘草6g 党参15g 白术15g 茯苓15g 五剂

二诊:腹胀减、胃纳增,诸症见轻。然实脾之治,绝非旦暮之期。 守方续服。

之后,胁痛加川芎、郁金,经期或减桂枝,或加三七,治疗半年余,服药百余剂,临床症状消失。2004年11月23日作肝功能检验,结果显示各项指标正常,乙肝五项呈小三阳,DNA呈10³。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