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岁之农村少年黄某某,身材虽非魁梧粗大,但筋肉紧张结实。受雇于老友周某某氏为周氏管理其柑橘山。1962年9月25日因柑橘已近成熟,劳动过甚,遂发生盲肠部疼痛,程度虽非严重,但无可能从事工作,乃就近托某开业医注射,诊断为阑尾炎。
初诊同年9月26日,盲肠部疼痛多以饥饱之际为甚。大便一日二三行,软而少,多尿。食欲旺盛,颇嗜热饮,脉无特殊,手足不冷。以桂枝加芍药大黄汤二剂与之,大便泻下后疼痛仍不减。
第二次原方去大黄,亦不差。
第三次再来乃重行检讨。从外表看,本患者应非虚寒证,但以其多尿及嗜热饮二证估量之当属内寒,应为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然手足不冷,亦当在考虑之列。经考虑后乃冒险投之,竟然一剂即中,前后四剂而全治。
于此,我感觉运用《伤寒论》条文实不可拘泥于断章取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