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某,女,67岁,2007年6月7日初诊。去年10月14日因岔气引发胁肋疼痛,自买去痛片服之,岂料药物过敏,头面水肿,全身起水疱,糜烂渗出。抗过敏治疗月余,过敏症状消失,唯茶饭无心,味同泥土,日仅食一二两许,如此在苒半年余。
望其形容憔悴,面色微黯,紫黑色药斑尚存,舌淡润,白腻。询知腹中气上冲逆,冲则恶心、嗳逆,脘腹不胀不痛,亦不泛酸。大便数日一行,夜尿频。口咽干,睡差。高血压三年,服卡托普利片,血压在130/80mmHg左右。诊其脉,沉弦代。触其腹,松软无压痛,心下悸动,右胸胁苦满。化验室报告: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流变值均高于正常,血糖4.3mol/L。心电图检査:心房纤颤。心脏彩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脉证分析:患者虽有风心病、高血脂、高血压,然去痛片过敏前尚无大碍,可从事一般家务。药物过敏,药毒也,可外伤皮肤,内毒脏腑。脾胃损伤则纳运之令不行,津血生化障碍心脏失养而诸脏功能衰减,是以饮食不思,心悸失眠,神疲乏力。治当补心益脾,然脉沉弦,多暖逆,胸胁苦满为肝气不舒,上逆犯胃之象,故舒肝气、益心气、健脾胃当同步而行。
拟调心汤加味:柴胡15g 黄芩10g 苏子30g 党参10g 甘草6g 百合30g 乌药10g 丹参30g 郁金15g 麦冬15g 五味子10g 瓜蒌30g 牡蛎30g 煎汤送健脾糕片10片 十剂
二诊:患者喜形于色,知饥思食,大便二日一行。仍气上冲逆,饥饿尤甚,此冲脉之病也。冲脉者,上隶阳明,下连少阴,故阳明有余,少阴不足,皆可致冲脉之气上逆。本案腰痛、尿频、饥则冲甚无疑为肾虚之象。宜补肾敛冲以治,拟金匮肾气丸改汤加减:熟地 24g 山药12g 山萸肉12g 茯苓10g 泽泻10g 桂枝10g 芡实15g 紫石英30g 龙骨30g 牡蛎30g 十剂
三诊:冲逆大减,睡寐好转,胃纳可,二便调,腻退薄脉沉弦涩。心电图检查:房性早搏。房颤纠正实属不易,嘱守方再服十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