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两月余 每日午后恶寒发热、头痛骨楚

闫云科 《经方躬行录》

宋某,男,23岁。发热两月余,每日午后恶寒发热,头痛骨楚,体温达 39℃~40℃,服镇痛片暂可汗出热退。上午门诊时,体温37.8℃,自谓胃纳不馨,惟思冷食。大便秘结,二三日一次,小便正常。舌淡红润少苔。诊腹脐左右拒压,切得脉浮略数。

脉症相参,属表寒里热证,治宜表里双解,驱邪外出。拟大柴胡汤加减:柴胡12g黄芩10g半夏15g党参10g枳实10g白芍15g 川军10g 甘草6g 一剂

二诊:药后泄泻一次,脐周压痛消失。午后仍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心烦思冷,皆一派太阳表实证状。窃思大柴胡汤表里双解,系少阳、阳明合病之方。太阳阳明合病,非所宜也,故里实虽去,表邪未解。风寒在表,非辛温发汗不治,若得汗出,内伏之邪由表而散,其热自退。然有心烦思冷之内热证:单纯辛温发汗,显属不当,宜辛温、辛凉并用。拟大青龙汤:麻黄10g 杏仁10g 桂枝6g甘草6g 石膏15g 生姜10片 红枣3枚

仅一剂,汗大出,发热遂止。

按:发热两月,先后用二方两日获愈,余颇有踌躇满志之色。然李映淮老师阅后,很不以为然,谓曰:用柴胡汤者,其脉应弦,浮数脉用柴胡剂,显属不当。且表里同病,应先表后里,一开始即宜用大青龙汤,表解里自和。表未解而攻里,误也,幸其体质强壮,免遭不测。否则引邪入里,将有变证、坏证之患。


站长注:此医案第一剂使用大柴胡汤治法错误,表里并病应先解表再攻里,读者注意甄别。(伤寒论云:“凡两感病俱作,治有先后,发表攻里,本自不同,而执迷用意者,乃云神丹、甘遂合而饮之,且解其表,又除其里,言巧似是,其理实违。”)

本文提到的方剂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