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下红白痢、里急后重-急性菌痢、急性肠炎

曾荣修 《伤寒田曾流传习录》

都某某,男,55,成都第一砖瓦厂门诊观察室病人,1983年5月13日,泻下红白痢,里急后重,住院已四天,诊斯:急性菌痢,急性肠炎。5月11日,查血:白血球10800,多核78%,带核细胞3%,淋巴细胞19%,治疗药阿托品,安定,庆大等。目前仍里急后重,红多白少,腹痛,尿水深黄色,腹胀,鼻干,涕稠,眼干,口干不欲饮。脉滑苔腻。

辨证:湿热暴注下痢。

治宜:清热解毒凉血。

方药:白头翁10g,秦皮10g,葛根20g,白芍12g,黄连6g,木香10g,槐花10g,地榆10g,香附10g,焦楂15g,淮山15g,二付。

1983年5月18日,自己重复二付,诸症愈。目前小腹胀,头晕、背强,脉缓,苔微腻。方药:淮山120g,焦楂15g,木香10g,葛根15g,白芍10g,黄连6g,枳实10g,茵陈12g,甘草6g,二付。

[注]本症是由湿热之邪,壅遏不解,一则影响肠道络脉,故下痢便脓血,一则影响肝气的疏泄功能,因肝气速急,欲使快痢,但热邪甚则气滞壅塞,则秽恶之物欲急出而不得,故腹痛里急后重明显,发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脉实有力等均为湿热内甚的表现,由于邪入厥阴下痢伴有里急后重,后重是厥阴热痢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厥阴热痢指症要点。

厥阴肝主藏血,热迫血分,湿热壅滞,灼伤阴络,腐败为脓血,故便脓血,也是厥阴热痢的另一特征。

从下重便脓血两症来看,厥阴热痢实际包括了现代医学所说的痢疾。

本文提到的方剂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