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汤

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

白头翁二两、黄连三两、黄柏三两、秦皮三两重量换算 >>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不愈,更服一升。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 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 名家注解

    尤在泾曰:「此治湿热下注,及伤寒热邪入里作利者之法。白头翁汤,苦以除湿,寒以胜热也。」

    张隐庵曰:「白头翁气味苦温,有风则静,无风独摇,其体能立,其用能行,性从下而上达者也。连苗、柏叶经冬不凋,皆得冬冷寒水之气,能启水阴之气上滋火热,复能导火热以下行。秦皮气味苦寒,渍水和墨,其色青碧,亦得水阴之气而上行下泄者也。取白头翁之升,用二之偶。秦皮、连、柏之降,用三之奇。陷下之气上升,协热之邪下泄,则热利解而下重除矣。」

    吴绶曰:「热毒下痢,紫血、鲜血者宜之。」

    尾台氏曰:「赤利每欲大便,则肛门热而火烧者,为白头翁汤证也。」

    《三因方》:「白头翁汤治热痢滞下,下血连月不差。」

    陶节庵曰:「胃热利白肠垢,脐下必热,便下垢腻赤黄,或渴,黄芩汤、白头翁汤通用之。」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