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急痛、恶寒发热

朱木通 《朱木通经方医案·中医临床廿五年》

老友黄某某兄五十五岁,平素身体尚佳,唯右颊(三叉神经)神经麻痹(轻度)未愈,是故一切活动不逊青年人。

1961年1月17日,忽感咽头如哽鱼刺急痛如刺,旋即恶寒之甚。盖此数日来节近大寒(辛丑12月15日为大寒),天气酷寒,或因失于注意而为风邪所袭也。是日上午九时左右初觉咽中刺痛,随即干燥灼热感,同时于下颚下至咽部之间之外表发肿瘤大如拇指。此时疼痛程度颇烈,食物不能随便咽下。于是,于正午时分嘱我诊治。

脉虽浮,但颇弱,而咽痛恶寒以外并无特别显著症状(此时尚未发热),殆可诊定为少阴咽痛,乃投以半夏汤料(按伤寒论半夏汤是以半夏散加水煎,但此法颇麻烦,所以我都以药料依普通汤剂煎之,数年来依此法效力并不见得差)。

回家后尚未服药而热已发。据云:服药前发热恶寒而咽痛至于窒息感。是日半日间尽二剂而咽痛、发热恶寒尽除,翌日再服一剂痊愈。

【按】半夏散及汤出《伤寒论》少阴篇,原文记载仅有“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一句而已。原文虽简略,然其应用目标除“咽中痛”三字之外,尚不可无视“少阴病”三字。同是少阴病之咽喉痛,猪肤汤在“下痢”、“胸满心烦”。甘草汤与桔梗汤只是“咽痛”,不至“咽中痛”。盖“咽中痛”者指咽之两侧全体而及于咽之深部,即上述本症状便是一例,与半夏苦酒汤之“咽中痛”同属深症重症。至若甘草汤或桔梗汤则只是“咽痛”,是属于浅症轻症也。以上为运用半夏散之时与其他处方应当鉴别之特点,然亦须参酌其他症状也。我十余年来运用此方大都依据上述鉴别法,所以少有过失。依照日本名家之临床经验,此方治喉痹(时方派称为虾蟆瘟)、咽头炎、扁桃腺炎效力颇为卓著。

本文提到的方剂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