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散及汤

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

半夏(洗)、桂枝①、甘草(炙)重量换算 >>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匙,日三服。若不能服散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匙,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①此处宋本与湘古本有“去皮”。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 少阴病,咽中痛,脉反浮者,半夏散及汤主之。
    此条湘古本作“少阴病,咽中痛,痰饮气逆,半夏散及汤主之。”
  • 名家注解

    王晋三曰:「半夏散,咽痛能咽者用散,不能咽者用汤。少阴之邪,逆于经脉,不得由枢而出,用半夏入阴散郁热,桂枝、甘草达肌表,则少阴之邪由经脉而出肌表,悉从太阳开发。半夏治咽痛,可无劫液之虞。」

    徐灵胎曰:「治上之药,当小其剂。《本草》半夏治咽肿痛,桂枝治喉痹,此乃咽喉之主药,后人以二味为禁药,何也?」

    《总病论》:「伏气之病,谓非时有暴寒而中人,伏毒气于少阴经,始虽不病,旬月乃发,便脉微弱,先发喉痛似伤寒,次则下利喉痛,半夏桂枝甘草汤主之。下利有诸证,用通脉四逆汤主之。此病三二日便差,古方谓肾伤寒是也。(即本方加生姜等分作汤)」

    《类方准绳》:「半夏桂枝甘草汤,治暴寒中人咽痛。(即前方)」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