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某某,女,67,家住点将台街。1992年2月14日,数年来特别畏寒,冬天不敢出门,不敢下床,深居密室,同时恶风,总认为门窗没关紧,如此情况,自购鹿茸服用,未见改善。经介绍由家人护送来诊。
目前:仍畏寒不堪忍受,背冷如冰块,恶风,冷则咳嗽、气喘、腹胀。大小便正常。脉动缓无力,苔腻。
辨证:少阴久寒夹湿兼表寒。
治宜:温阳疏风散寒。
方药:附片30g,桂枝10g,白芍10g,甘草10g,大枣10g,生姜10g,厚朴10g,杏仁10g,法夏10g,二付。
1992年2月19日,恶风、畏寒好转。现咳嗽喉痒、头晕、腹胀。脉、舌同前。方药:附片30g,茯苓15g,白术10g,桂枝10g,甘草10g,炮姜10g,五味子6g,杏仁10g,厚朴10g,砂仁10g,苏梗10g,二付。
1992年2月25日,咳嗽、头晕、恶风、畏寒均大好转,喉痒愈,原方去苏梗。方药:附片50g,云苓15g,白术10g,桂枝10g,甘草10g,泡姜10g,五味子6g,杏仁10g,厚朴10g,砂仁10g,二付。
1992年3月2日,畏寒、恶风、咳嗽均愈,目前主要小腹胀,仍头包布,但说不冷,背已暖和。脉动缓,舌根仍腻前部薄白。
方药:附片30g,柴胡25g,枳实15g,白芍15g,薤白20g,法夏15g,云苓10g,陈皮10g,甘草10g,二付。
[分析]患者几年来主要畏寒背冷,恶风、咳嗽、气喘、腹胀等症状。背冷口中和属少阴,恶风属表虚,表虚应有汗,因表虚又兼有少阴证,故少阴证不得有汗,因此无汗。就五行来讲,少阴属肾属水,水冷则金寒,金属肺故肺寒则频频咳嗽、气喘,因此第一次方用桂枝加附子汤既治少阴肾寒,又治表虚恶风,因气喘加杏仁、厚朴平喘,再加法夏,《伤寒论》有厚朴、半夏、甘草、生姜、大枣汤专治腹满,故借二味以治腹满。
二诊时,畏寒恶风已见好转,说明用方正确,但仍咳嗽、喉痒、头晕腹胀,喉痒头晕是新感冒的症状,方药改用:茯苓15g,白术10g,桂枝10g,甘草10g,汤加炮姜10g,五味子6g,以治水气病之咳嗽,厚朴10g,杏仁10g,平喘降气,附片30g,温补少阴,另加砂仁10g,温脾胃,苏梗散新感之表寒。
三诊时:喉痒愈,咳嗽、头晕、畏寒、恶风均大有好转。上方去苏梗加重附片50g。
四诊时:除小腹胀之外,所有症状全愈,背已暖和,遂改方为四逆散加薤白、二陈汤再加附片,用方之意:四逆属少阴篇之方,小腹满属三阴地界,故借用四逆散、柴胡升肝气,枳实降胃气,一升一降,气机通畅,何胀有之,白芍、甘草平肝补土,薤白通阳行气,二陈汤消痰祛湿,附片温肾散寒,故数年之沉疴,八剂痊愈,仲景之方神效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