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前区闷痛 稍活动加重 遇寒尤甚、舌淡有瘀斑 苔白稍腻、脉沉缓-胸痹

魏小萌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郭某,男,60岁,1984年12月8日初诊。患者述心前区闷痛,稍活动加重,遇寒尤甚。曾于1983年10月28日在北京某医院诊为“心肌梗塞”,住院34天,出院时心电图示:V₁~V:呈宽大而深的Q波,ST段V₂抬高。常服消心痛、肠溶阿斯匹林、瓜萎薤白半夏汤和八珍汤等中西药物无明显改善。

刻诊:症如前述,舌淡有瘀斑、苔白稍腻,脉沉缓。

检查:血压170/90毫米汞柱,心率78次/分,律齐,心界向左稍扩大,心尖可闻及SMI杂音,心电图仍同出院时报告,空腹血糖80毫克,尿糖(阴性)。

中医辨证为胸痹。证属气血两虚、寒凝络滞,治宜温补气血,祛瘀通络。

方用温经汤去丹皮加丹参。处方:吴茱萸、党参、桂枝各15克,当归、白芍、川芎、阿胶、炮姜、麦冬、半夏各10克,丹参30克,炙甘草5克。

六剂后,心前区闷痛明显改善,效不更方,继服六剂,心痛减轻,劳累后时有心悸,晨起咽干口燥,去炮姜易玄参10克,再服35剂,可参加轻微体力劳动,嘱其改为口服复方丹参片,冬季仍加服温经汤。

1987年8月28日心电图报告单为窦性心率,各波段均正常,无T波倒置和异常Q波。病人自觉良好。(新中医1990;<9):45)

按语:《灵枢·王邪》云:“邪在心,则病心痛。”本病的病位在心,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病人年事已高,正气渐亏,使心阳不振,虚寒内生,故心悸绞痛遇寒加重,用吴茱萸、桂枝、温通心阳,辅以白芍、麦冬、党参、阿胶补益气血,使阳得阴助以治本虚,寒邪凝滞血瘀涩塞故心胸憋闷,舌有瘀斑,伍川芎、当归、丹参活血化瘀,使祛邪不伤正重在治标,半夏祛痰、炙甘草调和诸药,标木兼顾,故诸证悉平。

本文提到的方剂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