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身浮肿、肿处光亮、腹大如箕、小便少、大便不通-腹水

吴静山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彭某某,男,68岁。1954年3月患腹水症,遍体浮肿,肿处光亮,腹大如箕,便闭溺少。自服大黄,大便依然不通,而腹胀益甚,乃延余诊。

至其家诊其脉象沉弦,舌苔薄白而甚润,腹胀欲裂,痛苦不堪言状,病人求余为之设法攻下,……

此乃脾湿肿满,水溢皮肤。湿为阴邪,宜于通阳泄水,而反以苦寒之大黄攻其无过,无怪愈服而便愈不通。因其肿势太甚,乃为先处十枣汤与之,并嘱其禁食咸盐。

处方:大戟4.5克,芫花4.5克,甘遂4.5克,红枣10枚。

服后一日夜大便连泻稀水八次,腹部顿消,腿足仍肿,尿量不多。翌日复诊,因从腰以下水肿,当利小便,与五苓散合控涎丹,进2剂,小溲增多,大便仍泻,肿乃全消,于是改仿实脾饮法,调理脾肾而愈。后竟不发。(江西中医药1950;<7〉:30)

按语:攻逐一法,为历来治水肿大证之常用之法,用之得当,确有立竿见影之效,但需视具体病情而定。一般而言,病起不久,肿势较甚,正气尚旺者,宜抓紧时机,以祛水为先务。本案形证俱实,设用攻逐,使水邪速从大小便而去,确属得当。但攻逐之药,多易伤正,难尽其水,若待水邪复来,势必更为凶猛,病情反而加重,故俟水退后,尚议调补,以善其后。正如《丹溪心法》所戒曰:“不可过用芫花、大戟、甘遂猛烈之剂,一发不收,吾恐峻快者易,固闭者难,水气复来而无以治之也。”

本文提到的方剂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