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男,30岁。病者腹痛2天,乃就诊于博济医院,欲得注射止痛针。但经诊断后,断为盲肠炎,要立刻住院开刀,下午便不担保,病人无款交手术费,亦怕开刀,邀为诊治。
查右下腹发热,细按内有球形物,右足动则痛剧,乃出大黄牡丹汤予之。
生大黄12克(后下),粉丹皮12克,桃仁6克,冬瓜仁24克,芒硝9克(冲服)。
服汤后,是晚痛仍剧,且觉球状物微隆起。
翌日再诊时,大黄改为15克,芒硝12克,其他各味略增,服后3小时乃下黑黄稀粪不少,是晚痛略减。
三诊药量略减,大黄12克,芒硝9克,服后又下黑秽之粪,痛再减。
四诊至七诊均依方加减,其痛渐减,球状物亦渐细,然身体疲倦无力。
第8日乃将各药减至:大黄9克,芒硝6克,丹皮9克,桃仁3克,冬瓜仁15克,另加以厚朴3克。
9日晨10时不见消息,心中不安,岂知彼昨夜痛大减,能安睡,是日晨起,腹饥思食,食粥后再来。
是日九诊乃将大黄减为6克,芒硝6克,各药亦减其量。是日大便乃成条状。
十诊乃不用大黄、芒硝。
十一诊停药,进高丽参9克,细按右腹角仍有条状如笔杆者。12日再服轻量大黄牡丹汤1剂,13、14日再服高丽参9克,15日愈。(中医杂志1956;<11>:563)
按语:阑尾,中医谓之阑门,为“七冲门”之一,在大、小肠交界处,故阑尾发炎,中医称为“肠痈”,肠属腑,以通为顺,尤在大小肠交接之处,更应刻刻顾护通降。故肠痈之治,宜早用通下,失治误治,祸不旋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