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牡丹汤

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

大黄四两、牡丹皮一两、桃仁五十个、冬瓜子半升、芒硝三合重量换算 >>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有脓者当下脓,无脓者当下血。

辨瘀血吐衄下血疮痈病脉证并治
  • 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此为肠外有痈也。其脉沉紧①者,脓未成也,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也,可下之,大黄牡丹汤主之。
    ①“脉沉紧”:涪古本与宋本作“脉迟紧”。
  • 名家注解

    程云来曰:「上证痈在小肠,以小肠在上,痈近于腹则位深,但腹皮急而按之有如肿形,故用前汤导其毒从小便而出。此证痈在大肠,以大肠在下,痈隐少腹其位浅则有痞肿之形,其迹易按,故用大黄牡丹汤排其脓血,从大便而下也。诸疮疡痛,皆属心火,大黄、芒硝用以下实热。血败肉腐则为脓,牡丹、桃仁用以下脓血。瓜子味甘寒,雷公云:『血泛经过,饮调瓜子。』则瓜子亦肠胃中血分药也,故《别录》主溃脓血,为脾胃中内壅要药,想亦本诸此方。」

    《张氏医通》:「肠痈下血,腹中㽲痛,其始发热恶寒。欲验其证,必小腹满痛,小便淋涩,反侧不便,即为肠痈之确候。无论已成未成,俱用大黄牡丹汤加犀角急服之。」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