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是故冬至之后,一阳爻升,一阴爻降也。夏至之后,一阳气下,一阴气上也。斯则冬夏二至,阴阳合也;春秋二分,阴阳离也。阴阳交易,人变病焉。此君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天地之刚柔也。小人触冒,必婴暴疹。须知毒烈之气,留在何经,必①发何病,详而取之。”
①“必”:湘古本作“而”。
名家注解

成无己曰:「春暖为夏暑,从生而至长也;秋忿为冬怒,从肃而至杀也。十月六爻皆阴,坤卦为用,阴极阳来,阳生于子。冬至之后,一阳爻升,一阴爻降,于卦为复,言阳气得复也。四月六爻皆阳,干卦为用,阳极阴来,阴生于午。夏至之后,一阳气下,一阴气上,于卦为姤,言阴得遇阳也。《内经》曰:『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阳生于子,阴生于午,是阴阳相接,故曰合。阳退于酉,阴退于卯,是阴阳相皆,故曰离。』《内经》曰:『气至之谓至,气分之谓分。至则气同,分则气异。』天地阴阳之气,既交错而不正,人所以变病。《内经》曰:『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又曰:『养生者,必顺于时,春夏养阳,以凉以寒;秋冬养阴,以温以热。』所以然者,从其根故也。」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