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濡而紧,濡则卫气微,紧则荣中寒。阳微卫中风,发热而恶寒;荣紧胃气冷,微呕心内烦。医谓有大热,解肌而发汗,亡阳虚烦躁,心下苦痞坚,表里俱虚竭,卒起而头眩,客热在皮肤,怅怏不得眠。不知胃气冷,紧寒在关元,技巧无所施,汲水灌其身,客热应时而罢,栗栗而振寒,重被而覆之,汗出而冒巅,体惕而又振,小便为微难。寒气因水发,清谷不容闲①,呕变反肠出,颠倒不得安,手足为微逆,身冷而内烦,迟欲从后救,安可复追还。”
①“闲”:湘古本作“间”。
名家注解

《金鉴》曰:「脉濡而紧,谓浮濡而沉紧也。濡则卫表微,紧则荣里寒。外有发热、汗出、恶寒之表,内有微呕、心烦之里。医为有热,解肌发汗,表阳愈虚,而生烦躁,里寒更急,心下痞硬。表虚里冷,故卒起头眩,怅怏不眠。若徒以客热在肤,不知中寒在里,而以冷水灌身,虽客热因而时罢,但栗栗振寒,不容不重被而覆之,汗出必眩,惕振厥逆,下利清谷,烦躁不安而死。以中外之阳两亡,不能复还也。」

张令韶曰:「小便为微难,阳亡而气不施化也。清谷不容闲,下利清谷,无闲隙之时也。呕变者,呕出之味变也。肠出者,下利而广肠脱出也。」

张隐庵曰:「此节并不言下,但举发汗、水灌而为游咏唱叹之辞,所以触类引伸而承上启下也。」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