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自出愈①;所以然者,表和故也②。里未和,然后复下之。”
①“汗自出愈”:涪古本作“当汗出自愈”,宋本与湘古本作“汗出自愈”。②“表和故也”:涪古本、宋本、湘古本作“汗出表和故也”。
名家注解

程郊倩曰:「太阳病先下之而不愈,阴液先亡矣。因复发汁,荣从卫泄,阳津亦耗,以此表里两虚。虽无邪气扰乱,而虚阳戴上,无津液之升以和之,所以怫郁而致冒。冒者,清阳不彻,昏蔽于头目也。必得汗出津液到,而怫郁始去。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汗者,阳气之所酿,汗出知阳气复于表,故愈。则非用发表之剂,而和表之剂可知。里未和者,阳气虽返于内,阴气尚未滋而复。盖大便由溏而燥,由燥而硬,至此不得不斟酌下之,以助津液矣。和表药,桂枝加附子汤,或大建中汤类也。汗出亦是得汗,非发汗也。」

成无己曰:「冒者,郁也。下之则里虚而亡血,汗之则表虚而亡阳,表里俱虚,寒气怫郁,其人因致冒。《金匮要略》曰:『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汗出则怫郁之邪得解则冒愈。又曰:『冒家欲解必大汗出。』汗出表和而里未和者,然后复下之。」

陈亮师曰:「有邪盛而冒者,太阳少阳并病,眩冒是也。有虚脱而冒者,少阴病下利止,而时时自冒是也。此节之冒不若并病之实,亦不若少阴之危,由表里俱虚,故邪覆于表而不散,气郁于里而难伸。但用轻解之法,则汗出而表邪自去矣。」

《明理论》:「冒为昏冒而神不清,世为之昏迷者是也。」

王肯堂曰:「《说文》:『冒字从曰、从目。』曰即小儿及蛮夷头衣也。此致冒者,谓若物蒙蔽其目也,是昏迷之义。」

《总病论》:「人将大汗必冒昧者,若旱久天将时雨,六合皆至昏昧。雨降之后,草木皆苏,庶物明净。《玉册》所谓换阳之吉证也。」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