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似①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而发热,脉浮者②,解之当汗出愈。”
①“形似”:涪古本无;宋本与湘古本作“形作”。②“弱而发热,脉浮者”:宋本与湘古本作“弱者发热,脉浮”。
柯韵伯曰:「形作伤寒,见恶寒体痛呕逆,脉当弦紧,而反浮弱,其本虚可知,此东垣所云劳倦内伤证也。夫脉弱者,阴不足,阳气陷于阴分,必渴。渴者,液虚故也。若以恶寒而用火攻,津液亡,必胃实而谵语。然脉虽弱而发热,身痛不休,宜消息和解其外,必桂枝汤啜热稀粥,汗出则愈矣。此为夹虚伤寒之证。」
顾尚之曰:「形作伤寒,无汗可知,乃脉不紧而弱,则又似桂枝证。况弱脉不渴者多矣,而云弱者必渴,则必另有液亏之证,而不可过劫其阴,故被火而谵语也。发热脉浮,当以汗解,借用桂枝二越婢一汤,庶乎近之。」
钱氏云:「此温病之似伤寒者也。然则合之前二条之中风伤寒,是申凡太阳病皆不可以火劫其汗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