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浮,热甚①,反以火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唾血②。”
①“热甚”:涪古本一处作“热盛”,一处作“热甚”。②“唾血”:宋本与湘古本作“吐血”;涪古本同桂本。
名家注解

成天己曰:「此火邪迫血,而血上行者也。脉浮热甚为表实,医以脉浮为虚,用火灸之,因火气动血,迫血上行,故咽燥唾血。」

陈修园曰:「手少阴之脉上膈夹咽,火气循经出于阳络,经云阳络伤则血外溢是也。大黄泻心汤可用,或加黄芩,即《金匮》之正法。」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