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①。”
①此处宋本与湘古本有“更加桂二两也”。
名家注解

成无己曰:「烧针发汗,损阴血而惊动心气,针处被寒气聚而成核,心气因惊而虚,肾气乘寒气而动,发为奔豚。《金匮要略》曰:『病有奔豚,从惊发得之。』肾气欲上乘心,故其气从少腹上冲心也。先灸核上以散其寒,与桂枝加桂汤以泄奔豚之气。」

程郊倩曰:「汗者心之液,病虽起于下焦,而心虚实有以来之。」

柯韵伯曰:「寒气外来,火邪不散,发为赤核,是将作奔豚之兆。从少腹上冲心,是奔豚已发之象也。此因当汗不发汗,阳气不舒,阴气上逆,必灸其核以散寒。仍用桂枝以解外,更加桂者,补心气以益火之阳,而阴自平也。」

汪苓友曰:「此太阳病未发热之时,误用烧针开发腠理,以引寒气入脏,故用此法。若内有郁热,必见烦躁等证,又不在此例矣。」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