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若咳者,其人必咽痛;不咳者,咽不痛。”
名家注解

章虚谷曰:「阳明中风故能食,风邪上冒而头眩,其邪化热则不恶寒。《内经》言胃中悍气直上冲头者,循咽上走空窍,其风邪入胃,随气上冲,故咳而咽必痛。咽与肺喉相连,邪循咽必及肺,故咳也。若不咳者,可知邪在经而不入胃循咽,则咽不痛矣。此为阳明中风之变证,故与太阳之有头痛者异也。」

程郊倩曰:「阳明以下行为顺,逆则上行,故中寒则有头痛证,中风则有头眩证。以不恶寒而能食,知其郁热在里也。寒上攻能令咳,其咳兼呕,故不能食而手足厥。热上攻亦令咳,其咳不呕,故能食而咽痛,以胃气上通于肺,而咽为胃腑之门也。夫咽痛唯少阴有之,今此以咳伤致痛,若不咳则咽不痛,况更有头眩、不恶寒以证之,不难辨其为阳明之郁热也。」

钱天来曰:「此条纯是热邪,当前条两相对待,示人以风寒之辨也。《内经》咳论历举五脏六腑之咳证,而归纳之总诀曰:『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上节为寒聚于胃,而上逆干肺之咳,此节为热聚于胃,而上逆干肺之咳。」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