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病,身热,不能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此名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程云来曰:「湿热与宿谷相搏,留于胃中,因作谷疸。」
尤在泾曰:「谷疸为阳明湿热淤郁之证。阳明既郁,荣卫之源壅而不利则作寒热,健运之机窒而不用,则为不食。食入则适以助湿热而增逆满,为头眩心胸不安而已。」
魏念庭曰:「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此寒热因内发外,与表邪无涉也。故食即头眩,心胸不安,知为内伤,非外感也。久久内酝酿而热与湿相搏,面目身体发黄,又不同于风寒外袭内溷,因变热之速而发黄之捷也。主之以茵陈蒿汤,湿盛则除,热盛则清之义也。服后以小便利,溺如皂角汁状,色正赤,腹减黄退为度也。」
《金匮辑义》:「瘅,热也。故有消瘅、瘅疟等之称。而热郁发黄,谓之黄瘅,字书省文作疸,非。」
《巢氏病源》:「谷疸之状,食毕头眩,心忪怫郁不安而发黄。由失饥大食,胃气冲熏所致也。」按:此本肘后方。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