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脉沉弦者,不可吐、下①,与小柴胡汤。”
①“脉沉弦者,不可吐、下”:湘古本作“尚未吐、下,脉沉弦者”。宋本“脉沉弦”作“脉沉紧”,其余同湘古本。
张隐庵曰:「此太阳受病,而转入少阳也。胁下者,少阳所主之分部,病入少阳,枢转不得,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者,上下之气不和也。往来寒热者,开阖之机不利也。如吐下而脉沉紧则病入于阴,今尚未吐下,中土不虚。脉沉弦者,乃太阳本寒,内与少阳火热相搏,故与小柴胡汤从枢转而达太阳之气于外也。」
柯韵伯曰:「少阳为枢,太阳外证不解,风寒从枢而入少阳交,若见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之一,便是柴胡证未罢。」
徐灵胎曰:「此为传经之邪也。以上皆少阳本证,少阳己渐入里,故不浮而沉弦亦少阳本脉。」
黄竹斋按:少阳证所以胁下硬满者,胁下为肝脾二脏,其中为腹,肠胃在焉。邪在府则行,在脏则留故也。以上三节,首节胸中满,邪在上焦也。次节胃不和,邪在中焦也。本节胁下硬满,脉沉弦,邪在下焦也。而小柴胡汤可以通治之者,以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是其效用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