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病,渴欲饮水,饮水即吐者,此为水在膈上,宜半夏茯苓汤。”
此条湘古本作“太阴病,渴欲饮水,饮水即吐,此为水隔在上,脉当浮弦而涩,干姜半夏竹茹茯苓汤主之。”
名家注解

刘昆湘曰:「此手足太阴俱病,肺燥脾寒之证,脾寒则津不输,肺燥则渴欲饮水。证由胃阳内衰,中焦失如沤之化,水下入肠不纳,故令饮水即吐。以纳精之用在脾,化气之功在胃,胃不消水,由于脾不纳津。太阴不开,因令阳明不降,脾精不上散于肺,则肺燥而津干,肺气不下通于肾,则气停而水积。方用干姜半夏温脾降逆,泽泻茯苓清燥利水,寒热并行而上燥下寒俱解,水能化气而渴亦自愈。」

黄竹斋按:湘古本泽泻作竹茹。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