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张令韶曰:「经云:『少阴之上,君火主之。』又云:『阴中之阴,肾也。』是少阴本热而标寒,上火而下水,神之变精之处也。精与神合而脉生焉,病则精气衰,神气少,故脉微细也。少阴主枢转,出入于外内,病则入而不出,内而不外,气行于阴,故但欲寐也。此先论少阴标本、水火、阴阳之气,其见脉证有如是也。」
沈尧封曰:「微,薄也,属阳虚。细,小也,属阴虚。但欲寐者,卫气行于阴而不行于阳也。此是少阴病之提纲。凡称少阴病,必见但欲寐之证据,而其脉或微或细,见一即是,不必并见。」
程郊倩曰:「前太阴,后厥阴,俱不出脉象,以少阴一经可以该之也。少阴病六七日前,多与人以不觉,但起病喜厚衣近火、善磕睡,凡后面亡阳发躁诸剧证,使伏于此处矣,最要堤防。」
丹波元简曰:「太阳篇曰:『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己解也。』此当以脉浮沉而别阴阳也。」
《新释》:「少阴者,血脉经络荣卫循环系统之符语。在上焦曰心、曰肺,心为循环原动力之中枢,肺为吐故纳新、滤清血液之器。在中焦曰肝、曰脾,肝为发生赤血球及分泌胆液之器,脾为发生白血球及分泌膵液之器。在下焦曰肾、曰胞,肾为排泄血液败质、泌溺之器,胞为血液化精生殖之器。《内经》云:『少阴之上,热气治之。』又云:『少阴与太阳为表里。』盖人身之体温,发生于血液循环之养化,而体温之保护及调节,端赖于皮肤也。若荣卫衰弱热气不足之为病,卫阳气衰则脉薄而微,荣阴血少则脉窄而细,阴阳两虚则精神志意昏愦、怠倦不振而但欲寐也。盖少阴与厥阴,如辅车之相依,以脑体神经之作用,全藉血液之滋养,是以血旺则精神爽,血衰则志意昏也。少阴病以虚证为提纲,而实证之衄及淤热在里下血等治法,则详见于太阳篇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