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阴阳俱弦,无寒热,为病饮。在浮部,饮在皮肤;在中部,饮在经络;在沉部,饮在肌肉;若寸口弦,饮在上焦;关上弦,饮在中焦;尺中弦,饮在下焦。”
名家注解

《本论》云:「平人食少饮多,水停心下,久久成病,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脉双弦者,寒也。脉偏弦者,饮也。」又云:「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脉沉弦者,苓桂术甘汤主之。悬饮内痛,脉沉而弦者,十枣汤主之。」是弦为病饮之脉也。然伤寒之脉阴阳俱紧,与病饮之脉阴阳俱弦者相似。阳明病脉亦有弦紧者,发热不恶寒。少阳病脉弦细,而往来寒热,故诊得弦脉。必审其无恶寒发热之三阳证,始可断为病饮也。再察其弦脉,若在浮部,知饮之外流皮肤也。若弦脉在中部,知饮之流于经络也。若弦脉见沉部,知饮之流于肌肉也。若寸脉弦,饮在上焦。关脉弦,饮停中焦。尺脉弦,饮在下焦。在表者,汗而发之,在中者,温而散之,在内者,利而渗之。在上焦则吐之,在中焦则导之,在下焦则利之。是在临证者消息尔。」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