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脉浮,有微热,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此条涪古本与宋本作“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
名家注解

魏念庭曰:「有证亦消渴而因不同者,又不可概以虚劳目之也。如脉浮而小便不利,则非水无制而火衰,火升上而津耗之证矣。其脉亦浮者,必风湿外感之邪也。表外中风脉必浮。内有湿热,故小便不利。正津为湿邪所格,不能上于胸咽,故消渴。是饮多而而不小便,水为内热所消,非同于虚劳之饮一斗,溲一斗,以小便为消也。主之以五苓散,导水清热滋干,且用桂枝驱风邪于表,表里兼治之道。为外感风湿、内生湿热者治消渴,与虚劳之消渴迥不同也。」

张璐玉曰:「此言水气不化之渴,与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名曰水逆之渴,证虽稍异而水气阻碍津液则一,故并宜五苓散以输散之。水散则津液灌溉,而渴自已耳。」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