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此条从会通本,依涪古本、《金匮》补。
名家注解

黄坤载曰:「热在上焦者,因咳嗽而为肺痿,肺痿之病由于津亡而金燥也。溯其由来,或从汗出而津亡于表,或从呕吐而津亡于里,或从消渴便数而亡于前,或从胃燥便难,津液原亏,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而津亡于后,故得之也。寸脉虚数,咳而口中反有浊唾痰沫者,此为肺痿。若口中辟辟然干燥,咳即隐隐胸中作痛,脉又滑数,此为肺痈。脉数而虚者为肺痿,脉数而实者为肺痈。肺痿因于燥热,故脉数而无脓。肺痈因于湿热,故脉实而有脓也。」

周禹载曰:「喻嘉言云:『人身之气,禀命于肺,肺气清肃,则周身之气莫不服从而顺行也。肺气壅浊,则周身之气易致横逆而犯上。故肺痈者,肺气壅而不通也,肺痿者,肺气痿而不振也。才见久咳,先须防此两证。』肺痈属在有形之血,血结宜骤攻,肺痿属在无形之气,气伤宜徐理。故痈为实,误以肺痿治之,是为实实,痿为虚,误以肺痈治之,是为虚虚。此辨证用药之大略也。」

《金匮辑义》:「肺痿,即后世所谓劳嗽耳。」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