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此条从会通本,依涪古本、《金匮》补。
名家注解

张璐玉曰:「先渴者,因痰饮占据中宫,津液不得灌注于上,肺失其润而然。后呕者,胃中所积之饮随气逆而上泛也。故用姜、半以涤饮,茯苓以渗湿,湿去则呕止,津通则渴自已。」

尤在泾曰:「先渴后呕者,本无呕病,因渴饮水,水多不下而反上逆也,故曰:『此属饮家。』小半夏止呕降逆,加茯苓去其停水。盖始虽渴而终为饮,但当治饮而不必治其渴也。」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