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①言我满,此为有瘀血。”
①此处涪古本、宋本、白云阁本有“人”。
赵以德曰:「是证淤血,何邪致之耶?《内经》有『堕恐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又谓:『大怒则血菀于上。』是知内外诸邪,凡有所搏积而不行者,即为淤血也。唇者脾之外候,舌者心之苗,脾脉散舌下,胃脉环口旁,心主血,脾养血,积则津液不布,是以唇痿舌青也。口燥但欲嗽水不欲咽者,热不在内,故但欲漱以润其燥耳。脉大为热,迟为寒,今无寒热之病而微大者,乃气并于上,故胸满也。迟者血积膈下也,积在阴经之隧道,不似气积于阳之肓膜,然阳道显,阴道隐,气在肓膜者则壅胀显于外,血积隧道闭塞而已,故腹不满。因闭塞自觉其满,所以知淤血使然也。」
魏念庭曰:「唇痿者,色白而不泽也。」
《药征》:「按诊血证,其法有三焉:一曰少腹硬满而小便利者,此为有血,而不利者,为无血也。二曰病人不腹满而言腹满也。三曰病人喜忘,尿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此为有血也。仲景诊血证之法,不外于玆矣。」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