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脉浮数,法当发热,而反①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
①“反”:疑多此字,平脉法云“寸口脉浮而数,浮为风,数为热;风为虚,虚为寒。风虚相搏,则洒淅恶寒也。”又云“诸脉浮数,当发热而洒淅恶寒。若有痛处,饮食如常者,蓄积有脓也。”故当无“反”字。
名家注解

周禹载曰:「病之将发,脉必兆之。夫浮数阳也、热也,浮数兼见为阳中之阳,是其热必尽显于外矣。而反洒淅恶寒,证不相应何哉?必其气血凝滞,荣卫不和,如经所谓荣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阳气有余,荣气不行,乃发为痈是也。况其身已有痛处乎!夫脉之见者阳也,其将发而痛者,亦属阳,故曰:『当发其痈。』」

《金鉴》曰:「诸脉浮数,谓寸关尺六脉俱浮数也。」

唐容川曰:「当发其痈,不但托之起,并言消之去也。盖起发是发,发散亦是发。仲景留此一字,开千古法门。」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