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干姜、龙骨 各四两,桂枝尖三两,牡蛎、甘草 各二两,滑石、寒水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 各六两重量换算 >>
合十二味,杵,粗筛,以苇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亦治大人风引,小儿惊痫,瘈疭①日数发,医所不疗,大能除热。②
①“疭”:音zòng,原作“瘲”,二字相通。“瘈疭”:《伤寒明理论》成无己曰:“瘈者,筋脉急也;疭者,筋脉缓也。急者则引而缩,缓者则纵而伸,或缩或伸,动而不止者,名曰瘈疭,俗谓之搐者是也。《黄帝内经》曰:病筋脉相引而急,名曰瘈疭。” ②“亦治...除热”:此句原在条文末尾,依伤寒论行文习惯移入方剂内。
此条依涪古本补。《金匮》作附方:“风引汤,除热瘫痫。”
大黄、干姜、龙骨 各四两,桂枝三两,甘草、牡蛎 各二两,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 各六两重量换算 >>
上十二味,杵,粗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癎,瘛疭日数十发,医所不疗,除热方。巢氏云:脚气宜风引汤。
紫石英、滑石、白石脂、凝水石、石膏、赤石脂 各六两,大黄、龙骨、干姜 各四两,甘草、桂心、牡蛎 各三两重量换算 >>
右十二味,治下筛,为粗散,盛以韦囊,悬于高凉处,欲用取三指撮,以新汲井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大人顿服;未百日儿服一合,未能者,绵沾著口中。热多者日四五服,以意消息之。
治大人风引,小儿惊痫,瘈疭日数十发,医所不药者方。
《深师方》只龙骨、干姜、牡蛎、滑石、白石脂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