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细辛三两、木通三两、甘草二两(炙)、大枣二十五枚(擘)重量换算 >>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当归、桂枝、芍药、细辛 各三两,甘草(炙)、通草 各二两,大枣二十五枚(擘),人参四两,附子一枚重量换算 >>
上九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湘古本“当归四逆汤”与桂本“当归四逆加人参附子汤”组成相同。
此条湘古本作“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宜桂枝二越婢一汤;若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当归四逆汤。” 涪古本辨伤寒宜忌脉证篇“太阳病,发热、恶寒,寒多热少,脉微弱,则无阳也,忌复发其汗。” 综合以上,推测或当为“太阳病,发热、恶寒,寒多热少,若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当归四逆汤;热多寒少,脉浮大者,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①“厥逆”:宋本与湘古本作“厥寒”。②“当归四逆加人参附子汤”:宋本与湘古本作“当归四逆汤”。③“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宋本与湘古本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涪古本辨伤寒宜忌脉证篇“下利,其脉浮大,此为虚,以强下之故也。设脉浮革,因尔肠鸣,当温之。与水必哕。” 湘古本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下利,脉大者,虚也,以强下之故也。设脉浮革,因尔肠鸣者,属当归四逆汤。”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