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某某,女,31,莲花村新三组95号罐头厂工作。 1983年7月19日,发烧半月,先赴成都市第某医院打针服药不效。又触赴某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无效。两者血象检查均正常,病情最初是午后发热,目前上午亦发热,先恶寒后发热,头痛、身痛,汗出烧退,体温高至40.5度,尿黄而灼热,体重已减轻10多斤,胖人已变瘦人。脉细濡,苔薄黑。
辨证:表虚风邪兼湿热内蕴而伤阴。
治宜:疏风解表兼清湿热并养阴。
方药:茵陈30g,连翘10g,杏仁10g,六一散30g,大枣10g,生姜10g,桂枝10g,白芍10g,厚朴10g,薏仁20g,草叶10g,法夏10g,玄参15g,一付。
1983年7月21日,上午10点,因药昨日拣齐已午后,故下午四点才开始服药,夜间已不呻吟,目前恶寒、高热已退。头痛、胸闷均愈。仍有低热,头昏全身乏力,尿已不热,大便如羊屎,己思食,苔黑脉沉偏细数。
方药:茵陈30g,连翘10g,赤小豆15g,杏仁10g,竹叶10g,麦冬30g,玄参30g,准山15g,薏仁15g,二芽各10g,六一散25g,一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