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古今医鉴》卷十四
【主治】治痘疹热毒太盛,红紫黑陷,狂言引饮者。
【组成】滑石(白腻者,研细,水飞,晒干再研)90克 冰片0.9克(后和研匀)甘草(取头末,研极细)9克
【制法】上将滑石、甘草末研匀,然后加冰片研匀。
【用法】用败毒散调下;春、秋各用灯草煎汤候冷调服;夏月新汲泉水调服。三至五岁服3克,十岁服6克。
出自《魏氏家藏方》卷九
【主治】咯血,发寒热。
【组成】黄耆6两(炙),甘草1两(炙)。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如常点服,不拘早晚,干吃亦得。
出自《普济方》卷三四三
【主治】瘦胎易产,抑阳降气。主
【组成】枳壳6两,甘草1两。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每服2钱,沸汤调,未产前1月服,1日3次。
出自《中国药典》
【主治】清暑利湿。内服用于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外治痱子刺痒。
【组成】滑石粉600g 甘草100g
【炮制】以上二味,甘草粉碎成细粉,与滑石粉混匀,过筛,即得。
【性状】为浅黄白色的粉末;具甘草甜味,手捻有润滑感。
【贮藏】密闭,防潮。
【用法】调服或包煎服,一次6~9g,一日1~2次;外用,扑撒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