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8月20日有住嘉义市郊乡下青年黄某来请,谓其母经西医诊断为绝望之病,务必尽力为之医治。
患者侧卧床上,枕边置一痰壶,壶中满贮痰唾状如牛乳起泡沫,此患者十分之八可断为寒痰亢盛。自云早年守节抚孤,三十岁即患喘息咳嗽,久久不愈,嗣后更以佛持早斋,陷于营养不良,旋及患胃下垂以至今日。
身体瘦小,苍白中带浮肿气象,一望而知为阴虚性体质。手足厥冷、手心烦热、脉沉迟、舌白而粗糙、舌面口腔黏膜均呈破烂之状。喘息上气,咳嗽咯满口白痰,清而稀薄,发喘即自汗淋漓,盗汗。喉头恒有灼热感。曾被诊断为胃下垂,居恒胃部充满瓦斯、压重膨满、胃内停水、漠漠有声,因此食欲极度不振,且嗜极冷或极热者。头眩腰痛、身体沉重感。尿多而频数,大便常秘,每十余日始一行,硬而且少。
以上症状可谓复杂至极,唯一可资决策者是在阴虚症。
诊察后经再三熟虑乃决定以小青龙汤为主剂,然后再从胃寒着眼,于是决意先以小青龙汤人参汤合方试之,以观其变。服药后反而尿利减少、浮肿更甚。
第二日转用用小青龙汤合半夏厚朴汤,兼用理中丸一星期,在此一星期中,第四日--即8月24日自然下水泄便,各症状略有好转。
以后再加附子,连服二十余日,症状趋向痊愈。
直至10月下旬胃症状及喘息殆近于痊愈,其间曾转换大建中汤加味一次,苓甘姜味辛夏仁汤加党参白术二次,终归于全治。
【按】此患者住在芳草里,与罗某先生比屋而居,在初诊当时罗氏曾向总角友黄某某氏预言此患者已无起色余地,盖罗氏也为此道通人自非胡说八道。而我也抱有“不遇盘错节,无以分利器”的决心以赴,虽云侥幸成功,实也万斛心血灌注而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