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某,女,53 岁。2007 年元月15 日初诊,述称喉咙疼痛40年。15 岁行经,每经汛则喉咙疼痛,发热头痛,医谓扁桃体发炎,消炎五七日,始痛止热退。近几年不发热,喉仍痛,讲话多或语音高则疼痛尤甚。曾作颅、肺 CT及喉镜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观其咽喉深红,扁桃体不大,舌质红,苔黄白而腻。闻其声音嘶哑,口气袭人。询知胃纳甚佳,易饥思食,大便日一行,不硬。口干思饮,功夫茶顷刻不停。切其脉,沉滑略数,诊其腹,脐右拒压。
脉症相参,此阳明病也。何以见之?消谷善饥、口渴思饮、脉沉滑数、脐右拒压,皆胃家实热之象,非潮热、谵语、汗出、便硬方阳明病也。阳明病何以咽痛?《灵枢·经脉》云:“胃足阳明之脉……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人缺盆,下属胃。”阳明热结喉咙,是以作痛。治疗之法,当攻之下之,以承顺胃气。拟小承气汤加味:大黄 10g 枳实 10g 厚朴 10g 白芍 20g 甘草 10g 三剂
二诊:一日泄泻三五行,喉咙疼痛略轻,口干思饮亦减,脐右仍拒压,然较前为轻,脉舌同前。守方三剂。
三诊:喉咙痛止,渴饮明显减少,脐右压痛消失,示阳明实邪已尽。声嘶音哑,舌红脉数,为久热津伤,金破不鸣。改麦门冬汤滋之润之。麦冬15g 党参10g 苏子30g 甘草10g 粳米30g 红枣12 枚 五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