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服桂枝汤后,大汗出、脉洪大者,与白虎汤;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名家注解

刘昆湘曰:「曰服桂枝汤,则知初病为太阳中风。得汤而大汗出,脉转洪大者,知其人胃阳素盛,津液外越,化燥而转属之阳明也。宜白虎汤以清肌热,胃气凉和,大汗自止,此为胃热蒸肌,阳明经证,不可妄施补敛。」

柯韵伯曰:「服桂枝汤后而恶寒发热如疟者,是本当用麻黄发汗,而用桂枝则汗出不彻故也。凡太阳发汗太过,则转属阳明,不及则转属少阳,此虽寒热往来而头项强痛未罢,是太阳之表尚在。夫疟因暑邪久留而内着于募原,故发作有时,日不再作。此因风邪泊于荣卫,动静无常,故一日再发,或三度发耳。邪气稽留于皮毛肌肉之间,固非桂枝汤之可解,己经汗过,又不宜麻黄汤之峻攻,故取桂枝汤三分之二,麻黄汤三分之一,合而服之,再解其肌,微开其表,审发汗于不发之中,此又用桂枝后,更用麻黄法也。后人合为一方者,是大背仲景比较二方之轻重,偶中出奇之妙理矣。」

黄竹斋按:下篇云:「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则知此节前段之证,为发汗后表证已解也。以大汗出,脉洪大为里热甚炽,用白虎以救焚。不渴,故不加人参。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