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紧①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①“脉浮紧”:宋本与湘古本作“脉浮数”。
名家注解

程郊倩曰:「伤寒,服麻黄汤发汗,已经热退身凉而解矣,半日许复烦,脉见浮紧,终是寒邪退而复集,与自汗脉浮缓之中风无涉。然汗后见此,则阳虚便防阴弱,盖烦因心扰,浮属阴虚,此际宁堪再任麻黄?改前发汗之法为解肌,则虽主桂枝,不为犯伤寒之禁也。」

柯韵伯曰:「桂枝汤本治烦,服后外热不解而内热更甚,故曰反烦。麻黄证本不烦,服汤汗出,外热初解而内热又发,故曰复烦。凡曰麻黄汤主之、桂枝汤主之者,定法也。服桂枝汤不解仍与桂枝汤,汗解复发烦更用桂枝汤者,活法也。服麻黄汤后烦,可更用桂枝,服桂枝汤复烦者,不得更用麻黄,且麻黄脉证但可用桂枝汤更汗,不可先用桂枝汤发汗,此又活法中定法也。」

《伤寒杂病论义疏》:「此示伤寒汗后,有乘虚复感之例,曰:伤寒发汗已解者,谓寒邪外闭之证,汗出当解,若半日许复烦热者,必汗出腠开之际,客邪再入,脉紧解转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治之。由此知汗后余邪,多留肌里,脉浮数,则胜拒之力已衰,故用麻黄法后,继以桂枝达荣之法。假令寒邪复感,脉再浮紧者,仍当以麻黄法发汗,不可拘也。」(此注湘古本)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